中国未来研究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微信公众号

张玉卓: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新境

发布时间:2022年1月7日 来源:经济管理杂志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全面阐释、深入解读以上会议精神,本刊策划、编发本期笔谈,邀请五位知名学者,从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共同富裕、党的经济思想体系构建、理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撰文,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为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新境界

作 者  张玉卓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

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刊 期  《经济管理》2021年第12期

 

 

政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自信,源于其全体参与者的共同理想和信仰,以及在奋斗历程中的拼搏和奉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总结百年奋斗历程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吹响了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集结号。

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举旗定向、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党的百年奋斗成绩单上,“四大创造”鲜明标识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充分体现了党在不断把握“十个坚持”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清醒和成就。与时俱进推动科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集中展现了党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变革精神和高度自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擘画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蓝图。这一战略思想必将有力指引我们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的伟大成就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不断开辟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一、科技自立自强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百年历程的实践和历史逻辑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的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些成果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兴衰的影响之广、关联之深,超出之前的任何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留下深刻教训。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将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科技发展的使命系于一身,彻底改变了科技革命与中国无缘的历史循环,赋予了中国道路强大的不竭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全过程。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科技为民情怀,到“向科学进军”“12年规划”和“10年规划”战略布局科学技术发展,党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成就,更以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举国体制的自强胆略,打赢了新中国科技立国的攻坚战,奠定了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党进一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激发人才第一资源的创新创造活力,以滚石上山的韧劲深化改革,打造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自立自强是党执政兴国的秘诀和法宝。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中国发展不断跨越雄关漫道、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根本在于党对科技发展的坚强领导,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原点,胸怀天下团结凝聚人才于民族复兴伟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作为改革首要,以自我革命的胆魄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释放第一生产力的系统动能,推进中国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蓬勃生机和灿烂前景。

科学家精神赋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鲜明的时代标识。百年来,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昂扬斗志,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涵养中激发追梦的动力,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再到科技强国,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矢志报国、前赴后继,书写的科技发展成就深深镌刻于人类科技文明的历史丰碑,更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殿堂增添了生动的时代观照、焕发出熠熠光辉。科学家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格。

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逻辑贯穿于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也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巨轮驾驭变革浪潮奋进前行确立清晰航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开启了以创新谋复兴的崭新篇章。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条鲜明主线,系统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为我们紧握创新这一发展的根本之钥,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提供了战略指针。

 

二、围绕新征程强国目标,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和制度体系

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运系于科技,强国之路的动力在于科技的全面崛起,必须在精神、物质和制度保障上充分动员打牢基础。

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创新自信是科技界坚定“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是进军科技强国征程的不竭动力。一是广泛弘扬以爱国创新为鲜明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特别是伟大创造精神中汲取动力,绘好科技界“众心向党”同心圆,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立根铸魂。二是充分激励科技工作者卧薪尝胆,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摆脱“跟踪模仿陷阱”,勇闯创新“无人区”,在“四个面向”中创新创造,切实担负起第一资源的时代责任。三是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第一动力作用,以科技普惠为民实现共同富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行动自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组织保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场深刻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变革,必须以强有力的国家战略意志和体制机制做保障,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一是强化国家战略意志。聚集战略、规划、政策资源,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为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功能提供引导、搭建平台,促进网络化协同创新。二是三链协同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以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为目标,深化产学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应急应变能力、安全可靠的创新链。密切上下游企业的创新伙伴关系,以集群化创新结船出海提高应对风险能力。三是拓展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纵深。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区域的创新引领功能,打造纵横交错、资源互补、有效协同的创新经济地理新空间,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和政策藩篱,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创新特区和枢纽高地,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探路先行。

全面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制度保障。当代创新日益呈现多循环往复、多组织交叉的特点,创新体系演化为超越组织和国家层面的复杂系统,创新竞争成为全域系统之争。一是要强化创新主体互动提升系统效能。因应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重塑科研场景,引发创新组织方式深刻变革的趋势,以数据和智能化驱动知识的生产、流动。催化产学研新联系,在重大方向的识别、重大任务的确立和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上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的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以科研活动效率和创新活动效率的同步提升实现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的不断跃升。二是要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创新领导者、组织者作用,以改革为动力,重构科技力量战略布局,夯实驾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能力,全面增强新竞争态势下的应急应变和处突能力。强化国家实验室体系的使命驱动和任务导向,突出交叉集成和平台整合功能,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策源思想、立德育人的全社会创新孵化功能,凸显国家科研机构抢滩前沿领域的尖兵功能,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群体,成为产业变革的领跑者。

海纳百川凝聚培养创新人才,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决定着国力消长和国家竞争优势转换的天平。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八个坚持”的重要论断,把科学的评价导向作为识才的关键,把信任作为用才的关键,更加重视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不做“球磨机”,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二是要牢牢抓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一根本,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在全社会深刻融入崇尚科学、崇尚创新这一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社会基础、人才塔座。三是要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以最优的创新创造环境吸引、汇聚、培育一流人才,努力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中国的创新发展形成对全球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涌现局面。

把开放创新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开放创新是改革开放的鲜明标识,是贯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必经之路。一是紧紧围绕把现代化目标建立在强大的开放基础之上,寻找各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默契点,主动创造、构建、引领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成为全球价值链塑造的重要推动者、主导者和有效治理者。二是努力赢得未来全球化新优势并成为引领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适应世界互鉴、共存、多维的发展潮流,以开放胸怀广聚人才,以开放、信任、合作的理念参与到全球创新体系建设中。三是胸怀天下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更大贡献者,把中国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注入强劲动力,使不断强起来的现代化中国,成为推进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道路将在不断创造先进文明新形态中为人类全面发展作出新贡献

迅猛发展的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形态和走向。历经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大步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展现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跨越的新图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将14亿人民带入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不仅深刻改变了国家命运,更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更深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意味着中国将以新的奋斗创造生产力发展新成就,更将展现当代中国胸怀天下,在开放、信任、合作中架设中国与世界文明互鉴之桥的自信担当。

推动科技向善、践行科技为民,彰显中国道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至上的中国道路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深沉力量,更以革故鼎新的创新气魄开启科技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阔进程。坚持科技向善,加强科技伦理建设,倡导负责任的科研,鲜明提出中国科技界的创新主张和道义坚守。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把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让现代科技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重大使命。在不断增进与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中,中国科技界将以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肩负起科技为民的天赋人责,使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共享现代科技文明,拥抱现代化发展,携手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以“双碳”目标引领生态文明新发展,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我国以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担当,作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这是继以能源动力革命为内核的工业化、以“硅基”创新为引擎的信息化之后,以“碳基”创新为核心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低碳发展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绿色智能更将不断赋能社会形态新跨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双碳”目标这一国之大计,将有效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将在深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和调整中,加强与各国的协同行动,积极构建服务可持续创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和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在开放信任合作中架起科技共荣文明互鉴的桥梁。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是风险的源头。中国倡导开放、信任、合作的科技人文交流理念,符合当代科技与文明繁荣发展的时代潮流,顺应民心民意所向。以此为遵循,全面构建各国广泛参与且以国际协议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框架,寻求包容分歧差异的最大公约数,是共同识别科技的风险挑战,共同解决人类全面发展共同难题的根本出路。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世界提供了极具智慧和创造性的共同行动框架。在百舸争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开放创新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鲜明时代特征,将持续推动中国道路以更宏大的格局联结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贡献强大的中国力量。

Baidu
map